

近日,金沙电子游戏官方入口文学院开展“红动潮汕”服务性劳动课程,课程组45名师生分成“乡村振兴”“红色宣讲”“红色研学”三个项目组,前往潮州市归湖镇溪口村开展课程实践暨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本次实践活动以“劳动+思政”课程模式,立足汕大文学院专业学科特色,组织开展 “劳动+调研”“劳动+宣讲”“劳动+研学”“劳动+创新”等实践活动,以青春力量讲好潮汕红色故事,传播红色文化,助力乡村振兴。
红色宣讲筑牢信仰之魂
课程组师生认为,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,更没有决策权。在开展理论学习的基础上,7月12日,以红色教育、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走进溪口村。在溪口村村委会、戴平万故居、上水古驿道、凤喈小学、溪口农业旅游发展金沙电子游戏官方入口等地,课程组以访谈、问卷调查等形式,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、推进乡村振兴、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情况,为接下来的实践打好基础。
溪口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,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之一的戴平万就是从这里走出去,投身到革命洪流中。课程组“语述历史”团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充分结合多语言专业优势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,来到溪口村重要红色打卡点——戴平万故居,运用普通话、潮汕话、英语、泰语等开展红色宣讲,推进劳动实践与学生专业学习深度融合,引导学生在“做中学”,不仅学习党史,而且在实践中检验运用、巩固提升所学专业知识。
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,广大青年要发扬吃苦耐劳、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的精神。”在多语宣讲视频中,课程组吴思同学倡导广大青年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。
红色研学探索振兴之路
近年来,溪口村积极发展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,培育农业观光旅游,全力打造乡村振兴“金钥匙”。本次红色研学活动充分利用溪口村红色文化资源和政策优势,结合当地“种养游”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与红色教育发展前景,以红色研学模式,助力广东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实现以青年带动青年,青年引领青年,推动打造溪口村红色学习生态圈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“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。”乡村振兴组同学通过前期调研,积极探索“文旅融合发展中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”策略及实践。结合专业学科特色,团队成员创作了以戴平万为原型的话剧。话剧以第一人称演绎及穿越的叙事形式,假设戴平万先生从革命时期穿越至新时代,以走访故居、介绍生平的方式,叙述戴平万生平事迹,提高了戴平万故居的知名度,带动溪口村红色文化产业发展。此外,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与红色资源,团队成员撰写了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,打造新时代“青年方案”,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。
本次活动还以大手拉小手的课程形式,在溪口村开展红色研学,让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、增见识、长本领,为青少年了解红色故事、传承红色基因搭建学习交流平台。7月15日,课程组全体成员以及汕头市山兜小学、举登小学共百余名师生走进红色溪口村,沉浸式举行红色研学,大学生和小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悟溪口村的红色文化、学习革命历史。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小学生表示,通过活动,不仅学习了戴平万的故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,也在小组研学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。
“金沙电子游戏官方入口从课堂走入乡村,从书本走入实践,不断用实践去检验方案可行性,发挥所长,学习新技能新事物,团结协作为溪口村拍摄有特色的创新宣传片。”课程学员林晓涵表示,“劳动+”课程非常有意义,传播红色文化,积极探索适合产业发展、文化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,同时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让自己在体验劳动中增阅历、长才干,实现在思想上感悟、在行动上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,厚植爱农情怀,练就兴农本领,做到学以致用,知行合一,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。
本报记者 陈文惠 摄影报道

https://h5.newaircloud.com/newsepaper/detail/10326_134967_1598943_22366997_st.html